第四百四十章苗寨新童
關燈
小
中
大
第四百四十章 苗寨新童
“這樣說倒是也有道理啊……”阮元聽著範忠之語,回想長江內外水勢,果然範塘村所在之處也是江水最烈,極易決堤之處,不覺猶豫了起來。
“大人,小民也有一事,頗為不解,還請大人示下!”這邊範忠之言方畢,村民中竟又走出一個人來,向阮元道:“大老爺,小民範節,得罪大老爺了。這水利營建之事,其實不久之前也有人做過,八年前汪大老爺在這邊做官的時候,就在東面水道上修過一處水閘。小民當年還跟著汪大老爺一同前去挑石擔土來著,聽汪大老爺的隨從所言,汪大老爺修閘也是為了整頓水利,避免內水淤積,可這八年過來了,水患還是不減當年啊?大老爺,這修閘築堤,果然就可以解決水患嗎?”範節所言“汪大老爺”指的是當時的閩浙總督,之前湖廣總督汪志伊,阮元當然清楚。
“範節,你這樣說就不對了,汪總制在湖廣的時候,無論江防雨情,皆與今日大異,之前的水閘今日不敷使用,也是常事,怎麽能因為當年的水閘無用,就以為治水之事也錯了呢?”不過,話雖如此,阮元也只是想著暫時在這裏扳回一局,至於範忠所言人力、範塘村江防之事,自己也的確沒有做好萬全準備,如今之計,只有自己親自把關江堤開工,方能使官民兩相無害,便也對範忠等人說道:“當然了,你們說的也有些道理,你等就暫時回去吧,等本官再斟酌一下,有了結果,再來告知你等,如何?”
“謝大老爺寬恩,謝大老爺寬恩!”範忠、範節等人連忙對阮元叩首拜謝道。
只是這些人或許都沒聽懂一件事,阮元並沒有說自己要放棄水利興建。
然而,回到驛館之後,回想著範忠和範節白日間的言語,阮元卻也陷入了沈思,似乎這一次他需要面對的,不只是範忠範節兩個反對自己的農民,也不只是那十多個隨從之人,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某種信念……
“伯元,你這……你這又是怎麽了?就因為白天那點事,到了現在還悶悶不樂?”不覺之間,一個熟悉的聲音忽然在自己身後響起,原來是楊吉從驛館之外回來,眼看阮元沈思之狀,楊吉也不覺笑道:“你說你這都做到總督了,怎麽這當上總督之後第一次面對百姓,竟然被百姓嚇住了?”
“楊吉,都六十了,你還這麽喜歡開玩笑呢?”阮元聽著楊吉戲謔之語,自也不覺莞爾,對他說道:“不過話說回來,若只是那範忠範節二人,或許我還不會這般在意,可我在堂上問他二人之時,卻總是感覺不對勁啊,就像……就像他們身後,還有一種很強的力量,在支撐他們一樣。我這年紀大了,你讓我看下面那些一同過來的村民,我也看不清楚了,不過你在堂下面,你可看見,其他同來村民當時是何樣貌啊?”
“伯元,你這麽一說,我倒是也想起來了。”楊吉回想白日情景,也對阮元答道:“那些老百姓啊,我看還真是聽相信那兩個領頭人的,他們說起那江堤水閘不該修,修了沒用的時候,那些人表面上站著不語,可若在大堂上的不是你這個總督,只是這裏知府知縣,我看他們早就應聲附和了。伯元,他們不會……不會真的以為這水利興建,還會害了他們吧?”
“這件事我倒是調查過,確實,他們範塘村地勢比較高,所以這幾年水患啊,他們倒是沒受什麽影響。”只是阮元一邊說著,卻也一邊感嘆了起來,道:“唉,其實他們這番心思,我做官都快三十年了,也該明白了啊?你說為什麽我們想要興利除弊,有的時候不僅是官場那些因循守舊的同僚想要阻攔我們,就連百姓也不願意認可我們呢?因為百姓在許多事情上,本來也是有利可圖的啊。說是‘窮則變,變則通’,可具體落實下來,百姓往往想的不是變了自己能多得到什麽,而是一旦有變,自己能夠穩定得到的東西,會不會就這樣丟了,至於改變之後的實利,他們只要一日沒看到,那對於他們而言,就是畫餅啊?這裏的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,安享太平的時日久了,這件事對他們而言獲利又少,也難怪他們患得患失了。”
不過說到這裏,阮元卻忽然對楊吉好奇道:“不過楊吉,你方才走過來的時候,腳步卻比往常輕了不少,倒像是今日另有什麽要事想要我應允一般,你該不會說這些話,只是為了讓我疏忽大意吧?好啦,你還有什麽事,直說便是了。”
“哈哈,伯元,沒想到你這眼睛不如以前了,耳朵反倒更好用了。的確,今日我過來啊,還有另一件事。”楊吉眼看阮元點破自己,也不掩飾,便對阮元說道:“你這不是……不是來湖廣做總督了嘛,湖廣,也包括我那湖南的大菁寨。所以……也不用我跟家裏人說什麽,他們早就知道你的事了,這不,我大哥那邊前些日子,總是說你是咱恩公血脈,又歷任五省,所在百姓皆能安堵,對你仰慕得不得了呢,好不容易有個機會,他能錯過嗎?這就讓我小侄子帶了些禮物過來,想著送給你呢。還有,大哥說是寨子那邊也有些事,想著問問你這邊,看看能不能幫一幫忙呢。”
“楊吉,你這就不對了,如今你兄長執掌苗寨,那也算是國朝的土官了,我又是湖廣總督,怎麽能說送禮就送禮呢?不過……罷了,畢竟是祖父當年救下的寨子啊,也該見見你們族人了,這樣吧,你也讓他到偏廳來,我見他一面便是。”阮元聽著楊吉家人願意前來面見自己,心中也是憂喜參半,不願因私廢公,卻也想看一看楊吉家人竟是何種模樣,想著若有機會,也為大菁寨出捐些銀錢供奉祖父,便也同意了楊吉的要求。
楊吉聽了阮元之言,自也欣喜,便也退下安排去了。阮元也換了便服,方才來到偏廳,只見一個苗人打扮的青年早已迎在廳裏,青年見了阮元前來,連忙向阮元拜倒道:“恩公大人,小民楊進,見過恩公大人!恩公大人一家對小人全族盛恩,小人一族永世不忘!我等在大菁寨,早已聽聞恩公大人督撫中原五省,所在俱有盛名,今日得見恩公大人,真是小民不勝榮幸!”
“好啦,你也起來吧,你說楊吉當年來我們家的時候,也就是把我父親稱為小恩公,你這‘恩公大人’一說出來,我也承受不起呀?”阮元一邊笑著,一邊也讓楊進站了起來,燈光下看他樣貌時,只覺尚有些稚嫩,最多不過二十餘歲。阮元也對楊吉打趣道:“楊吉,這真是你侄子嗎?我看你這樣子啊,做他的祖父都夠快夠啦!”
“伯元,我……我這是跟你走南闖北時間久了,也……也不願意再成家了,我大哥可不一樣啊?就我幾年前回苗寨的時候,大哥都有五個兒子了,楊進是最小的,所以看著才年輕嘛。”楊吉也對阮元道。
“阮大人,小人這次前來,也是家父的意思,家父聽聞大人來做兩湖總督,說如此一來,咱兩湖無論漢苗,可都要過上好日子了。這就讓小人帶了山雞百只,成豬三十頭,美酒二十壇。阮大人,咱們寨子總是個小地方,沒什麽值錢的東西,這些也就是一點心意,還是請大人收下吧。”看來楊進也已經得到楊吉和楊吉兄長指點,阮元於送禮一事上頗為嚴苛,不能隨意進獻金銀珠寶,所以只備了些土產過來。
“這……也好吧,既然也是你們一片心意,我若是再不收下,倒是顯得我不近人情了。”阮元想了想,終於還是接受了楊家這番心意,也向楊進繼續問道:“楊進,我從剛才起,就有一事不明,你名字中的‘進’字,是進取之進,還是魏晉之晉啊?”
“回大人,小人的名字,是家父偶爾讀到《孟子》,取其中‘盈科而後進’一語之‘進’字,為小人取了名的。”楊進答道。
“‘盈科而後進’?哈哈,不想如今苗寨之人,竟也開始熟讀《孟子》了?真是難得、難得啊!”阮元之前萬萬沒有想到,楊進之名竟然來自《孟子》之言,想著苗人亦可潛心聖賢之教,苗寨之地,亦有文風,心中自是不住欣喜。
“阮大人,不瞞大人,小人這次前來,也確有一件後學之事,想要請大人向朝中奏明呢。”楊進一邊說著,一邊也從隨身的一個包袱裏取出一本冊子,對阮元道:“眼下天下太平,咱們苗寨雖是偏遠之地,卻也漸慕中原文風,許多寨子都請了附近府縣的漢人塾師,為寨子裏的孩子授課,這次家父聽聞大人前來總督湖廣,還特意選了這些寨中學生文作,想請大人指教一二呢。還有就是……雖說皇上聖恩,準我等苗寨各立學額,以補附近州縣府學縣學之缺,但這一兩年來,我們附近幾個寨子,讀書的後生越來越多了,原來的名額怕是不夠用了,若是大人願意相助我等,還望大人上疏皇上,為我們增加一些名額才是。”
原來到了嘉慶年間,隨著苗地太平,嘉慶也逐漸批準各地苗民可以參加科舉,入官學做生員。加上楊吉一家素來仰慕阮家,大菁寨學校開辦,要比其他苗寨更加熱衷文教。阮元聽著楊進之言,自然欣喜,也從楊進手中取過了冊子,一邊看著童生文字,一邊點頭對楊進道:“楊進,你自可放心,這件事本就是我應盡之責,你等苗民願意讀書興學,皇上自然可以給你們多加優免,廣開學額,這也是為了你們以後的日子嘛,這件事我自然會轉告皇上的。只是……”說著,阮元忽然指著冊子中一個童生姓名,向楊進問道:“你這裏學生名字之前,卻比尋常學生多了‘新童’二字,這又是何意啊?”
“大人,這是皇上開設苗人生員時之意,說是咱們苗寨都是新晉童生,便即稱為‘新童’了。”楊進答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這樣說倒是也有道理啊……”阮元聽著範忠之語,回想長江內外水勢,果然範塘村所在之處也是江水最烈,極易決堤之處,不覺猶豫了起來。
“大人,小民也有一事,頗為不解,還請大人示下!”這邊範忠之言方畢,村民中竟又走出一個人來,向阮元道:“大老爺,小民範節,得罪大老爺了。這水利營建之事,其實不久之前也有人做過,八年前汪大老爺在這邊做官的時候,就在東面水道上修過一處水閘。小民當年還跟著汪大老爺一同前去挑石擔土來著,聽汪大老爺的隨從所言,汪大老爺修閘也是為了整頓水利,避免內水淤積,可這八年過來了,水患還是不減當年啊?大老爺,這修閘築堤,果然就可以解決水患嗎?”範節所言“汪大老爺”指的是當時的閩浙總督,之前湖廣總督汪志伊,阮元當然清楚。
“範節,你這樣說就不對了,汪總制在湖廣的時候,無論江防雨情,皆與今日大異,之前的水閘今日不敷使用,也是常事,怎麽能因為當年的水閘無用,就以為治水之事也錯了呢?”不過,話雖如此,阮元也只是想著暫時在這裏扳回一局,至於範忠所言人力、範塘村江防之事,自己也的確沒有做好萬全準備,如今之計,只有自己親自把關江堤開工,方能使官民兩相無害,便也對範忠等人說道:“當然了,你們說的也有些道理,你等就暫時回去吧,等本官再斟酌一下,有了結果,再來告知你等,如何?”
“謝大老爺寬恩,謝大老爺寬恩!”範忠、範節等人連忙對阮元叩首拜謝道。
只是這些人或許都沒聽懂一件事,阮元並沒有說自己要放棄水利興建。
然而,回到驛館之後,回想著範忠和範節白日間的言語,阮元卻也陷入了沈思,似乎這一次他需要面對的,不只是範忠範節兩個反對自己的農民,也不只是那十多個隨從之人,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某種信念……
“伯元,你這……你這又是怎麽了?就因為白天那點事,到了現在還悶悶不樂?”不覺之間,一個熟悉的聲音忽然在自己身後響起,原來是楊吉從驛館之外回來,眼看阮元沈思之狀,楊吉也不覺笑道:“你說你這都做到總督了,怎麽這當上總督之後第一次面對百姓,竟然被百姓嚇住了?”
“楊吉,都六十了,你還這麽喜歡開玩笑呢?”阮元聽著楊吉戲謔之語,自也不覺莞爾,對他說道:“不過話說回來,若只是那範忠範節二人,或許我還不會這般在意,可我在堂上問他二人之時,卻總是感覺不對勁啊,就像……就像他們身後,還有一種很強的力量,在支撐他們一樣。我這年紀大了,你讓我看下面那些一同過來的村民,我也看不清楚了,不過你在堂下面,你可看見,其他同來村民當時是何樣貌啊?”
“伯元,你這麽一說,我倒是也想起來了。”楊吉回想白日情景,也對阮元答道:“那些老百姓啊,我看還真是聽相信那兩個領頭人的,他們說起那江堤水閘不該修,修了沒用的時候,那些人表面上站著不語,可若在大堂上的不是你這個總督,只是這裏知府知縣,我看他們早就應聲附和了。伯元,他們不會……不會真的以為這水利興建,還會害了他們吧?”
“這件事我倒是調查過,確實,他們範塘村地勢比較高,所以這幾年水患啊,他們倒是沒受什麽影響。”只是阮元一邊說著,卻也一邊感嘆了起來,道:“唉,其實他們這番心思,我做官都快三十年了,也該明白了啊?你說為什麽我們想要興利除弊,有的時候不僅是官場那些因循守舊的同僚想要阻攔我們,就連百姓也不願意認可我們呢?因為百姓在許多事情上,本來也是有利可圖的啊。說是‘窮則變,變則通’,可具體落實下來,百姓往往想的不是變了自己能多得到什麽,而是一旦有變,自己能夠穩定得到的東西,會不會就這樣丟了,至於改變之後的實利,他們只要一日沒看到,那對於他們而言,就是畫餅啊?這裏的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,安享太平的時日久了,這件事對他們而言獲利又少,也難怪他們患得患失了。”
不過說到這裏,阮元卻忽然對楊吉好奇道:“不過楊吉,你方才走過來的時候,腳步卻比往常輕了不少,倒像是今日另有什麽要事想要我應允一般,你該不會說這些話,只是為了讓我疏忽大意吧?好啦,你還有什麽事,直說便是了。”
“哈哈,伯元,沒想到你這眼睛不如以前了,耳朵反倒更好用了。的確,今日我過來啊,還有另一件事。”楊吉眼看阮元點破自己,也不掩飾,便對阮元說道:“你這不是……不是來湖廣做總督了嘛,湖廣,也包括我那湖南的大菁寨。所以……也不用我跟家裏人說什麽,他們早就知道你的事了,這不,我大哥那邊前些日子,總是說你是咱恩公血脈,又歷任五省,所在百姓皆能安堵,對你仰慕得不得了呢,好不容易有個機會,他能錯過嗎?這就讓我小侄子帶了些禮物過來,想著送給你呢。還有,大哥說是寨子那邊也有些事,想著問問你這邊,看看能不能幫一幫忙呢。”
“楊吉,你這就不對了,如今你兄長執掌苗寨,那也算是國朝的土官了,我又是湖廣總督,怎麽能說送禮就送禮呢?不過……罷了,畢竟是祖父當年救下的寨子啊,也該見見你們族人了,這樣吧,你也讓他到偏廳來,我見他一面便是。”阮元聽著楊吉家人願意前來面見自己,心中也是憂喜參半,不願因私廢公,卻也想看一看楊吉家人竟是何種模樣,想著若有機會,也為大菁寨出捐些銀錢供奉祖父,便也同意了楊吉的要求。
楊吉聽了阮元之言,自也欣喜,便也退下安排去了。阮元也換了便服,方才來到偏廳,只見一個苗人打扮的青年早已迎在廳裏,青年見了阮元前來,連忙向阮元拜倒道:“恩公大人,小民楊進,見過恩公大人!恩公大人一家對小人全族盛恩,小人一族永世不忘!我等在大菁寨,早已聽聞恩公大人督撫中原五省,所在俱有盛名,今日得見恩公大人,真是小民不勝榮幸!”
“好啦,你也起來吧,你說楊吉當年來我們家的時候,也就是把我父親稱為小恩公,你這‘恩公大人’一說出來,我也承受不起呀?”阮元一邊笑著,一邊也讓楊進站了起來,燈光下看他樣貌時,只覺尚有些稚嫩,最多不過二十餘歲。阮元也對楊吉打趣道:“楊吉,這真是你侄子嗎?我看你這樣子啊,做他的祖父都夠快夠啦!”
“伯元,我……我這是跟你走南闖北時間久了,也……也不願意再成家了,我大哥可不一樣啊?就我幾年前回苗寨的時候,大哥都有五個兒子了,楊進是最小的,所以看著才年輕嘛。”楊吉也對阮元道。
“阮大人,小人這次前來,也是家父的意思,家父聽聞大人來做兩湖總督,說如此一來,咱兩湖無論漢苗,可都要過上好日子了。這就讓小人帶了山雞百只,成豬三十頭,美酒二十壇。阮大人,咱們寨子總是個小地方,沒什麽值錢的東西,這些也就是一點心意,還是請大人收下吧。”看來楊進也已經得到楊吉和楊吉兄長指點,阮元於送禮一事上頗為嚴苛,不能隨意進獻金銀珠寶,所以只備了些土產過來。
“這……也好吧,既然也是你們一片心意,我若是再不收下,倒是顯得我不近人情了。”阮元想了想,終於還是接受了楊家這番心意,也向楊進繼續問道:“楊進,我從剛才起,就有一事不明,你名字中的‘進’字,是進取之進,還是魏晉之晉啊?”
“回大人,小人的名字,是家父偶爾讀到《孟子》,取其中‘盈科而後進’一語之‘進’字,為小人取了名的。”楊進答道。
“‘盈科而後進’?哈哈,不想如今苗寨之人,竟也開始熟讀《孟子》了?真是難得、難得啊!”阮元之前萬萬沒有想到,楊進之名竟然來自《孟子》之言,想著苗人亦可潛心聖賢之教,苗寨之地,亦有文風,心中自是不住欣喜。
“阮大人,不瞞大人,小人這次前來,也確有一件後學之事,想要請大人向朝中奏明呢。”楊進一邊說著,一邊也從隨身的一個包袱裏取出一本冊子,對阮元道:“眼下天下太平,咱們苗寨雖是偏遠之地,卻也漸慕中原文風,許多寨子都請了附近府縣的漢人塾師,為寨子裏的孩子授課,這次家父聽聞大人前來總督湖廣,還特意選了這些寨中學生文作,想請大人指教一二呢。還有就是……雖說皇上聖恩,準我等苗寨各立學額,以補附近州縣府學縣學之缺,但這一兩年來,我們附近幾個寨子,讀書的後生越來越多了,原來的名額怕是不夠用了,若是大人願意相助我等,還望大人上疏皇上,為我們增加一些名額才是。”
原來到了嘉慶年間,隨著苗地太平,嘉慶也逐漸批準各地苗民可以參加科舉,入官學做生員。加上楊吉一家素來仰慕阮家,大菁寨學校開辦,要比其他苗寨更加熱衷文教。阮元聽著楊進之言,自然欣喜,也從楊進手中取過了冊子,一邊看著童生文字,一邊點頭對楊進道:“楊進,你自可放心,這件事本就是我應盡之責,你等苗民願意讀書興學,皇上自然可以給你們多加優免,廣開學額,這也是為了你們以後的日子嘛,這件事我自然會轉告皇上的。只是……”說著,阮元忽然指著冊子中一個童生姓名,向楊進問道:“你這裏學生名字之前,卻比尋常學生多了‘新童’二字,這又是何意啊?”
“大人,這是皇上開設苗人生員時之意,說是咱們苗寨都是新晉童生,便即稱為‘新童’了。”楊進答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